乳化作用,以除去非皂化性油脂。但因各种金属如黑色金属、有色金属及某些轻金属的
性质不同,清洗规范和操作方法也各有差异。常用的清洗规范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。
一、黑色金属的清洗规范
一般的黑色金属可采用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为主的清洗配方:
氢氧化钠(NaOH)———40-70 克/升
碳酸钠(Na2CO3)———20-45克/ 升
磷酸三钠(Na3PO4。12H2O)———10-20克/ 升
水玻璃(Na2SiO3)———5-13克/升
乳化剂(OP-10)———1-3克/升
温度———70-80C
时间———至油除尽
二、有色金属的清洗规范
铜及铜合金易被强碱腐蚀,应采用以碳酸钠和磷酸三钠为主的清洗配方:
氢氧化钠(NaOH)———7-13 克/升
碳酸钠(Na2CO3)———40-70克/ 升
磷酸三钠(Na3PO4.12H2O)———55-80克/ 升
水玻璃(Na2SiO3)———4-8克/升
焦磷酸钠(Na4PO7.10H2O)———10-15克/升
乳化剂(OP-10)———1-3克/升
PH值———9-10
温度———60-80C
时间———至油除尽
三、工艺要点
1、以氢氧化钠为主组成的清洗溶液,不但有很强的皂化能力,而且具有一定的乳化
性能,除油效率较高,它适用于钢制品的除油,但不适用于铸铁制品,因铸铁表面不可避
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疏松、砂眼等疵病,若用这种溶液清洗铸铁制品,溶液中的碱性物质
随之进入铸铁的疏松或砂眼里去,不易清洗出来。久之,对加速铸铁腐蚀创造了条件。
随着时间的延长,腐蚀程度不断扩大,顶破油漆涂装层而堆积成明显的铁锈,所以铸铁制
品不宜采用这种方法清洗除油。
在氢氧化钠含量大的溶液中清洗除油,所生成的皂化物(肥皂)难以溶解,因此氢氧
化钠含量一般不超过80克/升。
2、在铜及铜合金的清洗除油中,氢氧化钠对铜及铜合金有一定的氧化和腐蚀作用,
不宜采用。应采用以碳酸钠和磷酸三钠为主配成的溶液。在有些情况下,为了加速去油
的速度,也可在配方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。但要控制溶液的PH值在9-10的范围内。
3、 所有的清洗除油溶液的组分中,一般都含有OP-10表面活性剂。这种表面活性剂的
去油效果较好,但是不易用水把它从制品表面上洗掉。若清洗不净会影响油漆层对基体
金属的结合力。因此,在除油溶液中,OP-10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不宜过高,一般不宜超过3
克/ 升。经过含OP-10表面活性剂的溶液除油的制品,除油后,要立即用温水清洗,水温要在40-50之间,然后再用流动冷水仔细洗涤,否则制品表面要产生流痕。特别是含铜量
较高的铝合金表面,因为有铜的氧化物存在,若清洗不好,会形成黑色挂灰。
4、提高除油溶液的温度,会使碱性盐的水解增加,同时也加速了油脂的皂化和乳化
过程。在高温下油溶液界面的表面张力减低,较易润湿。因此,提高除油溶液温度,可
以大大加速除油过程。但温度过高,会恶化施工环境。铝、锌等与碱液容易反应的金属,
在高的温度下容易遭到腐蚀。
5、制品除油要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。温度过高、时间过长,会使制品尺寸减小,
厚度变薄,引起制品超差,甚至报废。采用上述几种溶液清洗除油时,包铝板材每分钟双
面腐蚀,可减少2-5 微米。对厚度0.5毫米以下钣金制品清洗除油,经半分钟后要进
行检查,若油未除尽,可再重复除油半分钟。